·便民百宝箱·社区工具·查看新帖·设为首页·保存桌面·手机版

飞行总动员-飞行总动员航空网—Flight Story aviation network—领先的飞行主题社区—航空业界动态—飞机资讯—飞行论坛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SAMPE第十九届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
第 40 届中国直升机学术交流会2024航空数字互联技术大会2024(第十三届)飞机航空电子国际论坛
2024(第十二届)国际智慧机场发展论坛2024(第十四届)民用飞机工业国际论坛2024(第八届)商用航空发动机国际论坛2024(第四届)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科学技术交流会
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飞行总动员航空商城淘宝店
搜索
查看: 24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购机欲望强烈 中国商人都有一个飞行梦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帖子
6388
精华
13
积分
18443
威望
0
金钱
11990
贡献
0
注册时间
2012-2-22
最后登录
2024-3-12
在线时间
1375 小时

灌水之王 宣传达人 推广达人 热心会员 活跃会员

我玩的应用: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0:57: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1985年郭元英买飞机赠政府与后来富豪购私人飞机多为了个人出行方便舒适相比,郭元英买飞机的目的却是为了集体。
  
  在私人飞机成为中国企业家新宠很多年之前,一个叫郭元英的人就买了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时间是遥远的1985年。
  
  1984年3月,37岁的郭元英花了3个小时,做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买一架飞机。
  
  在几乎所有的公开资料中,郭元英均被描绘成“中国农民买飞机第一人”。在2010年一篇由其口述编撰的文章里,郭元英亦说:“我是中国第一位买飞机的农民”——但其实,他还是一位企业家。
  
  1983年早春的村路上,郑州市沟赵乡农民郭元英停下了脚步,因为他听到广播里正播送“国家允许干个体户”的消息。彼时,“打击投机倒把运动”还“余音未了”。
  
  靠挣工分养家的郭元英立即有了新想法。不久之后,他贷款3000元在自家办起了一个纺织配件厂。这是当时沟赵乡第一个家庭工厂。
  
  由于当时植棉面积较广,集体作业使得纺织业发达,中原地区又是棉纺龙头行业,郭元英生产的配件极为畅销。
  
  1984年3月的一个夜里,从填饱肚子到成为万元户刚刚一年的郭元英开了个家庭会议。他对家人说:“咱乡里种棉花多,飞机给棉花洒农药,省时省力,我们就为乡里买架飞机吧。”
  
  按照郭元英的构思,“个人赚了钱总要想着给政府做点贡献,要为集体着想。”更重要的是,买飞机的钱,郭元英拿得出。
  
  与后来富豪购私人飞机多为了个人出行方便舒适相比,郭元英买飞机的目的却是为了集体——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不意外的理由,但其结局却是意外的。
  
  1985年1月,郭元英花了27000元订购的一架“蜜蜂三号”农用飞机运抵郑州飞机场,随后,他将飞机赠给了沟赵乡政府。
  
  郭元英捐献飞机之举轰动全国。1988年,郭元英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他和邓小平合影留念。 然而,出名的结果不仅于此。
  
  郭元英渐渐“无力顾及生产”,而加工纺织机配件这门生意被更多人所热衷,似乎在那些人的心中,做这个生意就可以“挣大钱、能买飞机”。
  
  “我的生意被抢了。不久,我只得将自己的配件厂关门。”郭元英说,“关门后,我本应转做别的生意。但我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失去了机会,后来因为身体有病等原因,想东山再起不容易了。”
  
  飞机的命运竟意外与郭元英悄然吻合。
  
  当那架适合大面积作业的飞机买回来时,农村开始分田到户,“谁家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没有人需要用飞机作业。此外,飞机要经审批才能飞行,空中线路和飞行高度等难题解决不了,于是一直闲置,成为了乡政府的“累赘”。
  
  这是郭元英未曾想到的——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后来的命运。
  
  2010年,63岁的郭元英应某报邀约口述往昔。
  
  “我是从集体时代过来的人,一旦生活条件好了,就萌发了为集体干点实事的念头,就这么简单。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理解不了。”郭元英在这篇自述文章中说。
  
  如今可以找到的关于郭元英的信息基本上都来自于这篇自述文章。
  
  那段时光已经远去,曾经的万元户早已消失,郭元英的身影沉寂已久。
  
  在媒体的视线中,郭元英随着那架远去的飞机一起被遗忘了。
  
  1996年张跃成为拥有飞机驾照首个商人那个亲自开飞机的拉风张跃消失了,他渐渐习惯于“拎个包挤商务舱”。
  
  1996年冬天某日,北京大雪,航班延迟。
  
  坐在机场很久的张跃焦灼地发现自己的等待似乎永无尽头:通往全球各大城市的航路纷纷恢复通航,唯独自己要去的长沙方向一直没有动静。
  
  这位时年38岁的远大集团总裁,顿时“感受到了歧视”。
  
  看着其它航班的飞机腾空而去,购买私人公务机的念头也在张跃心里如电光火石般升起。
  
  一个月后,张跃前往美国。在参观了两家公务机公司和一家直升机公司后不久,他耗资7000万元购买了美国“塞斯那”公务喷气式飞机及“贝尔206”直升机各1架。由此,张跃成为中国拥有私人公务机和直升机的第一人。同年,张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拥有飞机驾照的商人。
  
  为什么要购买飞机?张跃的答案是:“用金钱买飞机,赢得的是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1996年8月,国家民航局允许进行“私人飞行执照”培训。
  
  张跃的飞行之梦正当其时。
  
  从那时起,在各种公开场合,媒体记者们总爱问张跃同一个问题:“张总,这次您的飞机停在哪里了?”
  
  受张跃的影响,湖南长沙成为中国购买私人飞机最早爆发的城市。
  
  远大集团有一首《远大之歌》,歌词中有这么一句:“让我一生的时光,在蓝天上自由飞翔:我用一生的时光,追求远大的理想……”据说,每当张跃坐上私人飞机穿梭在云间时,都会开心地哼唱。
  
  这样的逍遥自在与创业之初的艰辛成天壤之别。
  
  1970年,12岁的张跃听到教画画的老师对他说:“创作是天才,临摹是奴才。” “做别人没有的东西,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这一理念从此在张跃心里种下。
  
  1978年,20岁的张跃毕业于师范专科学校美术专业,6年后,他辞别教职,转行从商,经历了创办广告公司,经营电视机、摩托车,做室内装修的折腾后,成功地将锅炉公司建成了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直燃式中央空调企业。
  
  2006年7月,张跃驾驶着自己的私人飞机到达博鳌,参加在当地举行地产巨头云集的房地产论坛。“我一直恨博鳌没有停机坪。”抢足风头的张跃说。
  
  很长一段时间,个子不高的张跃都以这种拉风的出行方式和说话风格着称。
  
  改变发生在2008年。
  
  张跃将公务飞机束之高阁,改乘民航班机——这曾是促使他买私人飞机的出行方式。
  
  这一切都是为了环保——因为“每飞行1000公里,就要砍24棵树”。
  
  张跃不但自己放弃私人飞机,他还劝他的企业家朋友不要买飞机。
  
  在张跃看来,同当年买私人飞机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基本享受一样,如今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放弃飞行也是一种幸福的追求。
  
  几年前那个亲自开飞机的拉风张跃消失了,他渐渐习惯于“拎个包挤商务舱”。
  
  “如果现在的全球气候问题没有这么严重,在天空里翱翔是很舒服的。”张跃说。
  
  2004年王正华60岁创立春秋航空在这场天空的“战争”里,兰世立被称为“中国民航业坏孩子”,而王正华则是温柔的“搅局者”。
  
  王正华常被拿来和小他16岁的兰世立做比较。
  
  “40后”王正华、“60后”兰世立都是从政之人下海,均为旅游行业出身、同是打破垄断民用航空,但却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经营策略。在这场天空的“战争”里,兰世立被称为“中国民航业坏孩子”,而王正华则是温柔的“搅局者”。
  
  如今,兰世立尚在狱中,王正华依旧“幸存”。
  
  幸存,这恐怕是媒体对王正华的春秋航空最多的描述之词。早在几年之前,王正华就用“诚惶诚恐”来描述企业的生存状态。
  
  在开始航空事业前,王正华曾经有过23年的“仕途”岁月。1975年,31岁的他有了一个当时被形容为“坐飞机上天”的机会——调任北京,但后来因故未果。
  
  30年后,王正华终于获得真正的“上天”——2005年7月18日,春秋航空A320—214型客机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春秋航空由此成为国内第二家起飞的民营航空公司。
  
  为了这一天,王正华用了10年。
  
  1981年,在中国还没有人想起过“散客游”的时候,王正华从一个几平方米的旅行社开始他的第一次创业。那年,他已37岁。
  
  到了1994年,王正华的旅游生意已经今非昔比。当年小小的旅行社变成了国内最大的民营旅游公司——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从那一年起,王正华开始考虑企业的“延伸”,而这个问题来自他过去10余年旅游业经历里一直在琢磨的事:为什么中国航空的机票这么贵?
  
  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王正华差不多拜访了20多家航空公司,一个让他激动的发现是:世界上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是私有。虽然航空业的投入和风险巨大,但王正华义无反顾地感觉“在这个产业有用武之地”。
  
  “低成本航空”这个词开始在他心里酝酿。
  
  1998年,王正华的航空之梦从包机起步。
  
  王正华首创了大批量包机。价格便宜的机票受到了游客的欢迎,看着高高兴兴坐上飞机的游客,王正华想:要让更多人坐得起飞机。
  
  2003年的一天,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杨元元公开谈到放开民航,并称“春秋国旅这样的民营企业,就具备进入民航的条件”。
  
  所有的等待似乎都是为了这一天。
  
  2004年,60岁的王正华正式创办春秋航空公司。同年,春秋航空被中国民航总局批建为国内首批3家民营航空公司之一。
  
  “我的出现是迎合了市场需要,我们的定位是自掏腰包的人。”被称为“中国廉价航空第一人”的王正华说。
  
  2005年,非公经济36条颁布,民航市场化大门徐徐开启。同年7月,春秋航空成功首航。春秋航空定位廉价航空公司,相继抛出“1元”、“199元”、“299元”的超低票价,对原有垄断航空市场发起冲击。
  
  花甲之年的王正华成为中国本土航空领域的“探险者”。
  
  如今,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9年以来民营航空的“国进民退”,春秋航空依然在天空的“夹缝”中“幸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飞行总动员推荐

飞行总动员®航空俱乐部(FSAC)服务项目
诚邀您加入飞行总动员®航空俱乐部(FSAC) 首家国际国内连锁航空会员俱乐部 加入会员享有的权益:

查看 »



Copyright ©2011 fxzdy.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网站已备案)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安全联盟 关注

平平安安
TOP
回顶部